【资料图】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本报评论员 悦连城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每年此时,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在浓郁书香中化解烦恼、滋养心灵,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河南省“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已经启动,从公布2022年度豫版好书获奖名单到第三十届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从“4·26”知识产权周河南版权宣传活动到2023年“绿书签行动”,旨在使阅读成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生活方式,让全民阅读成为助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面对汗牛充栋的书籍,或许有些朋友在过了“三分钟热度”之后,不免心中犯起嘀咕:阅读费时费力,好像既不能变现,也不能升职,读书还有什么意义?的确,随着时光流转、世事变迁,“千钟粟”“黄金屋”和“颜如玉”已然与读书脱钩。事实上,读书只是一种生活习惯,与财富、权力并无太大关系。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鼓励阅读?在我看来,这是为了深刻洞明世事,高效与人交流,涵养更加从容不迫的心境。对此,知乎上一位网友总结得十分精到:“小说读多了,你会见到各种跌宕起伏的人生,此后不管面对什么事,都是你内心深处早已体验过的桥段。历史读多了,你会发现人的渺小,世事的既定和多变,偶然闪现的微光如昙花一现,以至于你毫无信心能在有生之年遇见。哲学读多了,你会见到各种价值观的形成,原本嗤之以鼻的观念居然蕴含道理,于是会用更思辨的目光看到这个世界。社会学读多了,你会发现有些温暖的事情,其实背后都隐藏着冰凉的考虑和目光,你是系统的一分子,轻若浮萍。”
在书中,我们能观察迥然不同的人生境遇,不论达官显贵抑或贩夫走卒;我们能感受时势与历史的风云际会,从热血沸腾的革命到筚路维艰的改革;我们能看到各种斑驳的价值光谱,相互对立却又自成体系。一言以蔽之,读书,就是与古往今来的先贤智者对话,在思考中与内心真我交流。徜徉于书中,如同在广袤的时空经纬中漫步,我们将超越个体经验,感知到、触摸到一个更加宏伟开阔的世界。
晴耕雨读度余年,朝听樵歌暮看船。古往今来,氤氲书香浸润“耕读传家”的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从悠远神秘的洛书河图,到源远流长的甲骨残片,从“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的时代算起,河南创造出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孕育了《道德经》《周易》《诗经》等经典,唱响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乐章。近年来,河南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将“书香河南”列入“十大河南”建设之一,琅琅书声汇聚成中原儿女踔厉奋发的铿锵足音,中原大地涌动的学习浪潮。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就让我们不断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境界、提高素质、提振信心,把阅读融入生活,在笃学慎思中启迪智慧,让流于指尖的年华多一分充盈,让精神世界花园多一味书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