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上月举行的武汉市第九届全民创业赶集会上,90后大学生们的创业项目让人眼前一亮。“猎隼”无人机、社区管家APP、矿化水龙头、午睡用的智能枕等,这些充满“科技范儿”的产品,吸引了来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风投人士前来“淘宝”。“年轻人敢想敢做,活力无限,很多项目颇有创意。”赶集会上,一位风投人士对记者说。 拥有逾百万在校大学生的武汉,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热土。这不仅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给予的优惠政策,也与武汉各大高校对在校学生创业提供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从无偿提供创业场地到发放创业基金,从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评估,到为产品搭桥找市场、跟踪辅导,高校不仅为大学生创业“输血”,更重在培养其自身“造血”功能。 华科男创业为何那么牛华科大:为“技术牛人”补市场短板眼下,一则新闻正在网络上疯传,正是关于华科男的故事——华科男创业为何那么牛? 深圳乐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互秀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奇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均获得了千万元以上的投融资,成为创投圈里的宠儿。这些企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创始人都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近三年来,像这样科技含量高的学生创业公司,在华科大有100余家。 华科男传奇的背后,有一个数据值得注意:截至2014年,华科大超过70%的毕业生,在读期间曾参与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早在2007年,华科大就设立了5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为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支持;2013年,这一基金年度发放额达到210万元。 除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短板,学校更看重的是,为学生创业“导航”。华科男大多是技术牛人,凭借科技项目创业,但如何将成果与市场对接,是他们的“软肋”。学校要做的,就是为他们的技术寻找市场。这一点,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在读博士生范小虎感触很深。 今年初,范小虎和几个同学共同成立了武汉飞流数据科技有限公司,3个博士生、4个硕士生,全是搞计算机的,引进美国一位教授的技术做二次开发,在国内大数据应用领域获得了突破。“对技术优势很自信,却不知道产业化的方向在哪里。”范小虎说。在学校团委搭建的“与风投机构面对面”平台上,一位零售行业的老总让他们找到了高端技术“接地气”的思路,项目很快“起死回生”。 为了帮助技术牛人寻找市场,华科大专门开设了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涉及创业概论、商业机会、创业资源、公司创建、市场营销、竞争分析、企业战略、创业融资、创业计划9个主题。该课程还针对有显着创业特质的学生开展大学生创业精英训练营活动,课内聘请名师系统讲授创业实践中的重点要素,课外设置模拟实践环节,让学员成立自己的团队,完成课题项目,模拟操作。此外,该校还通过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活动在校园中传播创业精神,累计举办讲座超过300场。 一流高校诞生一流“创业家”武大:千万元基金鼓励创业武汉大学作为全国着名高校,人才济济,自然也诞生了大量“创业家”,如小米的雷军、泰康人寿的陈东升等。人人网创始人陈一舟曾公开表示,其“创业梦想源于武汉大学时期”。 2010年,一种叫“瑞蒙迪”的生物医用敷料闯进了北上广100多家医院,销售额破千万元。其发明者叫吴斌。2005年,还在武大临床医学专业上大三的吴斌在导师指导下,研制出以海洋生物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纽绿特新型生物医用敷料”。 在学校的支持下,2007年6月,刚拿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吴斌,牵头创办了武汉锐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希望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但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有好项目,但许多人对在校学生能否做好企业持怀疑态度,吴斌陷入了困境。在走投无路时,武汉大学再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免费为锐尔提供办公场所,并联系了武汉人福医药。最终,人福医药创始人、同为武大校友的艾路明向锐尔注资1000万元。2010年,吴斌将公司整体出售给了人福药业。如今,他二次创业,研发的“创可贴”式动脉止血贴市场广阔。 2011年,武汉大学的三名学生凭借本校计算机学院在读博士生余伟创办的社交专业图形图像处理网站——改图网,战胜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夺得创业大赛冠军,被称为最牛创业团队…… 骄人的成绩,得益于武汉大学推行的“三创”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是武汉大学提出的深化综合改革的教育理念。近年来,该校积极整合资源,努力构建“三创”教育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服务。据悉,该校每年投入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今年,学校还专门设立100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投入560万元对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进行全面装修。该中心可容纳近100个创业团队,所有学生均可带项目申请免费进驻。 吴斌回忆起创业之初的日子说,从参加“挑战杯”竞赛到创业、到公司运转顺畅,他得到武汉大学老师的指导、学校扶持以及团省委支持。从掘得创业的“第一桶金”、到免办公场所租金、再到学校在其发展最困难时联系企业注入资金等,都让他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创业的心有家可归”。 农业领域孵化企业得天独厚华农:定期培训“不务正业”学子农业是下一个十年中国创业圈前景最被看好的产业之一。在农业领域创业,华中农业大学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 10月30日,华中农业大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业沙龙,教室里被学生们挤得水泄不通。讲台上,主角之一是毕业于该校的胡勇。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和几个同样来自五湖四海的农村大学生,靠自己的努力,把一个水果摊发展为拥有24家水果连锁店的“亲亲果园”,年营业额过千万元。 在胡勇创业过程中,学校的扶持为他和小伙伴插上了飞向理想的“翅膀”。2013年,湖北省政府推出政策扶持创业大学生,华中农业大学也对亲亲果园提供了帮助,他们顺利成立了公司。 当天的另一位嘉宾董谦逊,在大二时就注册了华中农业大学第一家由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武汉异想天贸易有限公司。董谦逊是2008级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对专业兴趣不大,特别喜欢创业”。他大一炒股、大二开网店,还大胆地注册了公司。对于董谦逊的“不务正业”,学校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并给予引导和扶持,“异想天”作为首批创业团队入驻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如今,董谦逊拥有7家天猫旗舰店,2013年销售额2400万、2014年销售目标为5000万元。 华农创业氛围浓厚,源于学校的重视和大力扶持。几年前,学校就鼓励大学生发挥所学专长,找准项目创业,还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创业大学生半年内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半年之后根据创业成效收取一定租金;学校组织专家和导师对入驻团队免费提供市场、管理、营销、财务等方面咨询,帮创业团队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政策支持;学校定期组织创业培训、沙龙,邀请知名企业家、专家教授来校与大学生们分享创业干货;开办校园创业网站,为有志创业的学子提供信息交流平台等。 实训实验室走出千万富翁武科大:虚拟情境中培训创业公司2011年,武科大走出了一位千万富翁——“内衣大王”解砾。2013年,武科大应届毕业生里又出了一位千万富翁——从在校门口摆摊卖盆栽起家的付文杰,如今他拥有5家公司、300多名员工,公司年销售额8000多万元。 在付文杰看来,母校武科大是一块创业的沃土。当初,付文杰一无资金、二无项目,却一心想着创业。“辅导员老师建议我从低风险的小生意入手。”一次偶然机会,付文杰认识了一位卖盆栽的阿姨,学到一些经验后,创业之路便由此开始。 就在付文杰摆摊卖盆栽时,武科大2008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解砾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和付文杰卖盆栽不同,解砾的创业是从网上卖书起家,但相同的是,解砾在创业之初,也得到老师的启发。在导师的指导下,解砾的网上书店很成功,第一桶金便收获10万元,并积累了大量的电子商务经验。 有了一定积累后,解砾和同伴成立了创业团队,并瞄准了保暖内衣网上销售市场。他多次与上海俞兆林公司联系洽谈,拿下了该公司电子商务中心的牌子。随后,解砾决定注册成立纯派公司,他把想法告诉了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顾杰教授。在顾校长的帮助下,解砾只花了5天的时间便办妥了成立公司的所有手续,并享受到5万元的大学生创业贷款支持。 2009年9月,纯派生活(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两个月后,纯派公司淘宝店铺突破皇冠,半年销售额超过570万元。2011年2月,红桃K集团与纯派公司达成协议,该公司出资1200万元并购解砾的公司,解砾持有新公司49%的股份,一跃成为千万富豪。 据悉,在武汉科技大学,学生不必为创业场地和资金担忧。近年来,武科大依托现有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科技创新基地、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等,先后设立17个校内创新基地、19个校外创业基地,同时,还在合作单位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共建创业校外孵化器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此外,学校每年拿出200万元作为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专项经费,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基金。 此外,为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提高学生创业能力,武汉科技大学先后建成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等专业的实训实验室,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体验公司成立、经营的全过程,为创业打基础。 三本院校创业精神同样强大武生院:两项“第一”培育数百名小老板三本院校、民办院校同样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 在这方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一直走在前列,创造了湖北所有高校中的两个第一:第一个设立大学生风险(投资)基金,采取无抵押、无担保、无利息诚信借款方式或风投参股方式,引导、扶持大学生创业;第一个成立创业学院,下设办公室、创业教育培训与指导中心、创业项目推介与管理中心、创业成败研究中心、头脑风暴中心、大学生创业协会等。 如何在校园里就让学生将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根据自身特点“量体裁衣”,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不仅科学制定培养、培训计划,选用案例式培训教材,还建立了以九州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宝林、新八集团喻友旺、常阳新力刘少文等一批企业家组成的“名师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组成的“讲师团”。这样一支“名师+讲师”的超豪华队伍,不仅拓宽了大学生创业思路,还针对大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供指导和支持,避免了大学生“走弯路”。 2009年,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斥资100万元,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有强烈创业需求及一定创业潜质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创业实践。学院还启动了“百名小老板培育工程”,通过创业培训、加大奖励力度,着力扶持毕业生从事种养殖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的创业活动。对办理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届毕业生,学校一次性给予奖励1000元;对合伙开办企业的,视具体情况一次性给予奖励5000-10000元,对在创业过程中带动5人以上就业并取得一定成效的毕业生,视具体情况一次性给予奖励2000-10000元。 近年来,该校走出了一批优秀的创业典型,如创办敬老院的宋雄,开展立体养殖的李海兵,掘金农业科技领域的张佳,以及最近本报挖掘出来,吸引国内众多主流媒体聚焦的爱心小胖骆群曙等。 华中师大:建武汉高校首个创业特区7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特区正式挂牌,进入特区创业的在校大学生可免费拎包入驻,实现学业创业两不误。这也是武汉地区高校首个校内创业特区。 早在2009年,华师就在校园设立了湖北省首个“创业楼”——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业中心,还设立了5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评估、创业辅导、技能培训、资金扶持、跟踪辅导等一条龙服务。 湖北大学:创业享受培训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高校毕业生在自主创业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江汉大学:设奖金鼓励毕业生创业凡应届毕业生独立创业的企业法人项目给予每项2000元奖励,凡参与学校应届毕业生为企业法人的项目的应届毕业生给予每人200元的奖励。凡应届毕业生独立创业的个体工商户项目给予每项500元奖励。